廉政文化

晚清海关何以不腐?

发布时间: 2024-12-06 16:21:59 浏览量: 发稿人:澳门传真正版

 

    刘博文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晚清帝国可以说是腐败无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就在这个腐败泥沼中,晚清的中国海关却以廉洁有为而著称,以至于被称为“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

  这个“奇迹”的打造者就是受雇于清政府的英国人赫德。 
  赫德(1835-1911),字鹭宾,英国人。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英国女王大学。1854年19岁的赫德被派驻宁波英国领事馆任翻译。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熟悉和掌握了中国的情况以及汉语。1859年广州继上海后新设洋关,赫德经英政府批准被中国政府聘为广州新关副税务司。1861年在上海海关代理税务司。由于赫德的精明能干,经常向清政府主动提出有关税务、洋务特别是外交方面的意见,并为之出谋献策,深得清政府主要大臣恭亲王、文祥、李鸿章等的赏识和信任。于是恭亲王专门设立了一个比一般口岸税务司有更大权力的职务,即江海关税务司,同时还负责长江各口岸关务。1863年11月,年龄只有28岁的赫德正式任大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而且连续任职达48年之久。此后不久,他被加封按察使衔,成为清三品大员。1865年总税务署从上海迁北京,晋升为布政使,官阶从二品。到了1889年成为正一品,授头品顶戴,1911年病故后被清政府追封为太子太保。 
    赫德掌管中国海关达50年之久,他恪尽职守、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其下的所有人员都能够廉洁自守有为,这也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帝制历史上廉政的千古绝唱。 
  “奇迹”何以创造?赫德作为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当时经济社会情况特别是时弊顽症看得比较清楚。因此,他一上任就从大局着眼,针砭时弊,向清政府提出了不少事关大局的意见和建议。还在1861年他刚刚代理海关税务司之初,一下子就向清政府递了7个清单,2个禀呈,对当时中国海关和海关税务弊端阐述己见,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1865年他先后和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向清廷提出了不少改制强国的建议,他写道:“如果(中国)政策改变了,中国可以成为世界各国的领袖;如果政策不变,他将变成各国的奴仆。”可惜的是这些建议在30年后才引起了中国改良派的共鸣。赫德在中国海关的50年,不但在海关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且其活动涉及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各个方面。曾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顾问身份参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涉,甚至被清政府派驻伦敦直接代表中国政府同外国商议重大条约草案;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活动,深受清政府的信任,以至于清政府的封疆大吏如总督的任命有时也要咨询和采纳他的意见。 
  赫德针对当时清政府衙门普遍存在的陈腐观念,在海关管理中借鉴英国的经验,加强制度建设,鼎新革弊,清除腐败。这对已经腐朽没落的大清帝国来说,无疑注入一丝清新的活力。当时的英国政府已经建立了高效廉洁的文官制度,而在海关管理方面,英国有着更为完善的经验特别是英国海关内部防范贪污腐败的制度可以借鉴。他在任内创建了海关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制定了《中国海关稽核管理章程》等十多个环环相扣的章程制度,如监督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巡视制度等等,再加上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和严明的奖惩制度,用人制度等等,这就从制度上保证所有海关职员不仅不能贪,也不需要贪,所以廉洁就有了基础性的保障。开放了天津、九江、汉口、宁波、福州、厦门等14个口岸,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气象站;创建了中国现代邮政系统,赫德兼任邮政司;协助清政府购买了8艘军舰,使之成为北洋海军的起源。而海关为清政府开辟了一个稳定、有保障并逐渐增长的新的税收来源。到了1907年,总税务司管理的常关50处,经理的19处,经理的厘金7处,其总税收额已经达到3250余万两白银,这在当时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 
  赫德制定的制度不但首先管住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赫德本人必须接受来自国内外全方位监督。这里我们并不否认赫德个人的道德品质,他可能在主观上不会贪,而严格的制度与监督使他在客观上也不能贪。 
  赫德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中国雇员的身份,而且在清王朝中地位相当高。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算得上是清政府的一位高官,是清政府用来对付外国商人的高级外籍雇员,也算得上是一个“中国人”,是中国海关的“一把手”。所以他首先必须接受中国政府的监督,做到既忠诚于中国政府又廉洁奉公,否则就有随时被解雇的可能。正因为这样,1885年6月当英国政府任命他为驻华公使的时候,他毅然坚辞也就不奇怪了。同时,当时世界上不少国家特别是列强国家都想通过把持中国海关这个机构来控制中国,以巩固其在华的殖民利益,赫德如果稍一不慎或者因为廉洁问题就会给人以口实,同样会丢职。更重要的是赫德在中国的作为不单是他个人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是代表英国的利益,所以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任何失误而损害英国的利益,更不能给英国人丢脸。这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构成了对赫德的强大监督。与此同时赫德还有来自全社会的监督,包括中外的新闻媒体、中国的民间媒体、英国的和其他国家的,特别是想争夺他这个职位的国家如德国等等,他们都巴不得赫德出事而把他赶下台取而代之。这么强大的、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使赫德时刻如履薄冰,必须清廉守正。而大清的帝国所有官员的监督只是来自上级,所以他们的腐败是可想而知的了。 

    有了好的制度和领导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还有一个选好人用好人的问题。赫德紧紧地抓住选拔和考核这两个关口,坚持因事设岗、以事择人,选人严格、公开公正,严格管理、奖惩分明。

  在海关人员选拔上,赫德坚持在全球公开选拔招考,先后在上海、九龙、广州、大连、青岛和伦敦设置考点,而且做到赫德本人和海关高层管理人员不能任人唯亲唯私。 
  赫德在广州有一位十分要好的英国朋友希望他能够为其儿子在海关安排一个职位。赫德不好推辞,但要求其到伦敦办事处报名参加考试,同时也给那里负责招考的人员写了推荐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谁不符合我们的条件,就不录取”。结果这位赫德好朋友的儿子、伦敦大学的毕业生因为不符合条件而被淘汰。 
  赫德坚持用人不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有用人不私的制度和权力。为此,他在受雇于清政府的时候就特别强调他一旦受雇,就必须有制度保证他在公开公正的基础上拥有这个权力。所以,1864年8月清政府总理衙门专门为此颁发了《通商各口募用外国人帮办税务章程》。其中明确规定:“各所有外国人帮办税务事宜,均由总税务司募请调派,其薪水如何增减,其调往各口以及应行撤退,均由总税务司做主”,“各口税务司、总办、扦子手、头目四项,若有不妥,由总事务司一人做主撤退”。这也是打造廉洁海关的重要制度条件。 
  由赫德主持的晚清海关负责对外贸易,亦称“新关”或者“洋关”,由清政府主管的国内贸易叫“常关”。“洋关”50年廉洁高效,而“常关”贪污腐败蔓延丛生。一廉一贪,在同一个国度里却形成了如此强烈的反差,只能是制度使然。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这更说明了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完备性、权威性和坚决贯彻落实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当然,赫德作为清末英国侵华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50年时间内做了不少侵华和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的事情。随着他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后期他开始专横跋扈、盛气凌人、压制下级、任人唯亲,歧视华人的本性越趋暴露。从今天的角度上看,让一个外国人那么长时间把持国家的海关特别是国家港口的引水权,这无疑是侵犯了中国主权。但就赫德打造廉洁“洋关”的经验而言,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的了。
 
 
 
来自:《清风》

版权所有:澳门传真正版承办:澳门传真正版
地址: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475000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2001764号-1

技术支持: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